今年以来,房地产市场利好政策频出,北上广深等具有产业风向标意义的一线城市,在政策持续托底与供需结构优化等推动下逐步回稳,特别是在“好房子”项目的强力拉动下,呈现“结构性回稳”特征。
不过,笔者近期在一线走访中明显感觉到,当前楼市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,城市间的竞争愈发激烈,龙头企业虽普遍持谨慎乐观态度,但在多重压力下仍需为转型升级和持续盈利努力奋斗。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70城数据,或能为观察楼市动态趋势提供重要窗口。
从全国楼市整体情况来看,2025年4月,70个大中城市中,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大多呈现持平或略降态势,不过同比降幅却在持续收窄。具体到一线城市,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的上涨0.1%转为持平,其中北京和上海分别上涨0.1%和0.5%,广州和深圳则分别下降0.2%和0.1%。同比方面,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2.1%,降幅比上月收窄0.7个百分点,上海上涨5.9%,北京、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5.0%、6.3%和3.0%。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持平,同比降幅收窄0.5个百分点;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.2%,降幅与上月相同。这表明,楼市仍处于调整期,但核心城市展现出较强的需求韧性,需求基础依然稳固,部分区域楼市有企稳回升迹象,但区域分化趋势也更为显著。
多家房企的营销负责人近期也跟笔者聊起今年“五一”黄金周的情况,正如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公布的数据那样,今年“五一”假期主要在售一手住宅楼盘到访量同比增长30%,认购量同比增长73%。这些营销负责人亦反映,假期楼市销售压力虽大,但人气明显都在,在政策利好下市场信心有所增强,尤其是一大批“好房子”项目的集中推出,点燃了置业者购买热情,大家都看到了这里的“结构性机会”,因而对改善型需求市场的竞争也分外激烈。
不过,业内也有一种声音认为,从近期龙头开发商持续抢滩北京和上海土地市场的现象来看,广州市场似乎没有其他城市“那么猛”。在笔者看来,由于近两年外部形势受较多不确定因素影响,不同城市行情变化波动较大,用短期目光来评判分析某一个城市的趋势难免有失偏颇。事实上,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,广深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态势历来备受关注,对于有置业打算的市民来说,深入了解这些信息有助于做出更理性的决策。
业内有句名言,楼市长期看人口,中期看土地,短期看政策。广州和深圳是全国人口流入规模位居前列的城市。2024年,深圳新增人口19.94万,居全国第一;广州新增人口15.1万,居第二。在人口净流入城市排名中,深圳和广州也常位居前列。这两座城市产业升级和交通枢纽优势亦为楼市提供了坚实支撑。以广州为例,广州产业门类齐全,拥有联合国41个工业大类中的35个行业,形成了6个产值超千亿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和7个增加值超千亿的服务行业,生物医药、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占比超30%,为楼市带来了持续的需求。交通方面,广州是全国三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,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连续四年居全国首位,广州港货物、集装箱吞吐量在全球也名列前茅,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。在楼市转入“城市竞争”阶段的大背景下,好房子建设无疑将成为城市楼市竞争以及决胜下半场的核心要素。作为产品力竞争的大舞台,大湾区聚集着保利发展、中海发展、万科、华润置地、招商地产、绿城、龙湖、越秀地产等一大批头部和腰部企业,它们既是房地产业规模竞争的领头羊,同时也是产品力竞争的佼佼者,尤其在好房子建设方面,推出了大量引领行业标准、在市场上叫好又叫座的优质项目。
对于广州、深圳等城市而言,好房子不仅要满足基本的居住功能,更要具备高品质的居住体验、完善的配套设施以及与城市发展相契合的文化内涵。
一方面,科技赋能成为好房子建设的重要方向。智能家居、绿色建筑、社区数字化管理等技术的应用,能够提升居住的舒适度与便捷性。另一方面,公共服务配套的前置规划至关重要。将教育、医疗、商业等资源与住宅开发同步推进,能够避免“睡城”现象的出现,提升楼盘的综合竞争力。此外,挖掘城市文化价值,将岭南文化、海洋文化等地域特色融入建筑设计中,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建筑符号,也能够增强楼盘的吸引力。
正如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所说,“从未来看,居民对绿色、智能、安全的好房子需求不断扩大,老旧小区改造升级、房地产建设提质增效前景广阔。”在楼市“城市竞争”的新阶段,广州和深圳作为大湾区的核心引擎,房地产市场蕴含着诸多机遇。企业需立足自身产业优势,把握楼市行情变化,加强产业协作与规则衔接,以好房子建设为突破口,实现楼市的高质量发展,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先机。
近期,房地产宏观调控和金融政策也释放了一些积极信号。各地政策持续优化,通过降首付、降利率、放宽购房门槛等措施,降低购房者的置业成本和门槛;金融支持力度加大,银行放贷速度加快,利率也有所下调。对于有置业打算的读者来说,要结合自身经济实力、居住需求和职业发展规划,理性看待楼市变化,及时调整置业策略,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策。